网站首页  
广告位
大河经济网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国际商讯 >

安倍晋三命丧自制土枪,刺杀武器排行榜,狙击枪为何都排不上号?

时间:2022-07-10 13:47  来源:未知  作者:a18283888

  安倍晋三命丧自制土枪,刺杀武器排行榜,狙击枪为何都排不上号?

  2022年下半程刚开始,一枚威力不亚于俄乌开战的新闻炸弹在东瀛岛国引爆,震惊**。随着日本古都奈良街头的两声枪响,前首相安倍晋三血洒当场,在数小时后不治身亡,这位曾四次出任首相,创造了**长任职记录的政治强人以这种意外方式告别人世,他也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七位死于刺杀的曾担任首相的政治人物。

  ■日本民众争抢报道安倍遇刺的新闻号外。

  击杀安倍之枪

  刺杀安倍的人是41岁的山下彻也,从媒体披露看是一个生活困顿的底层小人物,但曾在海上自卫队服役,早已退役,其行凶动机尚无令人信服的解释,而他击杀安倍的凶器十分特别。**初传闻山上使用的是一支短枪管霰弹枪,但随着更多细节流出,目前确定是一支自制枪械,据说为3D打印手工制品,外观相当粗糙,就是一支由金属管、电池和手柄构成的简易枪械,外面缠着黑色胶布,采用电子击发,弹丸细节尚不明确,但从现场射击时产生的大量烟雾推断,可能是用黑火药发射的自制霰弹。

  ■在安倍遇刺现场,安保人员正准备控制行凶者山上彻也,注意后者丢弃的枪械。

  别看这武器土里吧唧的,威力着实不小,在大约3米距离上从背后击中安倍,令其当场倒地,不省人事。从安倍胸前的血迹判断,弹丸可能穿胸而过,后来的抢救过程中未发现子弹也证明了这一点,**后的尸检结果是安倍锁骨下大动脉被击穿,导致大量失血死亡,可以说是一击毙命。

  ■山上彻也使用的自制枪械放大图片,可见还是相当粗糙的。

  以安倍在日本政坛的显赫地位,死于这种粗陋凶器之下多少有失身份,那么山上就不能找点像样的武器吗?说起来很有点难度,二战后日本实施了严格的禁枪制度,普通人很难获得制式枪械,在1960年发生了浅沼稻次郎被右翼分子山口二矢以短刀刺死的事件后,连刀具也被严格管制,再说用刀必须贴身发难,容易惊动警卫,而且不扎中要害还不一定能杀死目标,所以还是土枪更靠谱些。山下特意选择双管造型也是为了弥补精度上的缺陷,保证两次攻击机会。事实上这个设计还真是到位,安倍确实是被第二枪索命的,也凸显了现场安保的松懈,在**枪打响后居然无人反应,安倍就此失去了**后一线生机。

  ■1960年10月,日本社会党**长浅沼稻次郎被右翼分子刺杀的瞬间。

  **佳刺杀利器

  借着安倍遇刺事件的话题,不妨谈谈什么武器**适**刺杀行动?其实这个问题需要时间限定,在冷兵器时代,除却武侠小说中的玄幻情节,**常见也是**实用的刺杀武器非匕首短刀莫属,易于隐藏,近身攻击,命中率高,缺点自然是需要贴近目标,完成刺杀后不易脱身,为死士之选。中国**出名的刺客故事荆轲刺秦王就是如此,虽然**终失手,但荆轲一去不复还的悲壮、图穷匕见的镇定和秦王绕柱而走的狼狈,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在西方,罗马枭雄凯撒大帝同样在朝堂之上遭遇刺杀,不幸的是袭击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落得乱刀刺身的悲惨结局。

  ■表现尤里乌斯·凯撒在元老院被政敌围殴刺死的画作。

  进入热兵器时代,枪械的出现让匕首等冷兵器在刺杀武器排行榜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这毫不奇怪,毕竟以火药为动力源发射弹丸的枪械,在威力、射程、准确度上都要胜过冷兵器,杀手可以在距离目标一定距离外就给予目标致命一击,不仅成功率大为提高,也有更大的几率全身而退。在历史记载中**早被火器刺杀的政治人物是16世纪的苏格兰摄政王詹姆斯·斯图尔特和荷兰奥兰治亲王威廉。

  ■刺杀林肯总统的袖珍手枪。

  说起以枪械实施刺杀行动,估计很多人都会以为狙击枪是**佳的选择,的确狙击枪具备射程远、精度高的优势,可在数百米外一枪入魂,也方便安全撤离,而各类狙击题材的影视作品更强化了大众的这一印象。然而,现实中狙击步枪出现在政治暗杀中的情况相当少,****的例子就是1963年奥斯瓦尔德使用一支带瞄准镜的老式步枪刺杀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他的枪能不能算狙击步枪都挺勉强的。

  ■奥斯瓦尔德刺杀肯尼迪总统使用的意大利卡尔卡诺步枪,安装一具日制瞄准镜。

  其实,使用狙击步枪进行刺杀的技术门槛相当高,一般刺客根本玩不转,因为要想实现远距离**狙杀需要满足很多条件,不仅要考虑气温、风速、射界等因素,**重要的还要选择一个既便于观察射击,又隐蔽良好的射击位置,而**理想的射击位置并不多,何况安保部门也能通过同样的条件排查出隐患,令狙击手难以隐藏,正如经典狙击电影《生死狙击》中表现的那样,狙击**是一件精细活,只有真正的顶尖高手才能运用自如。此外,高精度狙击步枪尺寸重量都很大,不便携带和隐藏,更是价值不菲,普通刺客也用不起。

  ■影片《生死狙击》中,主角在尝试进行远距离狙击的镜头。

  在刺杀行动中使用**多的还是手枪,其优势与匕首短刃相仿,体型小巧,容易携行隐藏,与刺杀行动的隐秘属性非常切**,操纵也更简便,只要稍稍练习都能保证在近距离击中目标,在枪械管制松懈的国家和地区,获得手枪也相对容易,因此在刺杀行动中手枪的出现率远高于其他枪械。有人对20世纪下半叶美国发生的74起刺杀事件进行了统计,其中51%使用了手枪,30%使用了步枪或霰弹枪,15%为刀具,8%为爆炸物。历史上死于手枪的**人物数不胜数,比如亚伯拉罕·林肯、奥地利斐迪南大公、伊藤博文、圣雄甘地、马丁·路德·金等等。

  ■表现亚伯拉罕·林肯总统遇刺的画作。

  除了刀具和枪械,爆炸物也是人们熟悉的一种暗杀手段,像手榴弹、定时炸弹、遥控炸弹、地雷等也常见于刺杀事件中。爆炸物的优点在于威力大,破坏力强,无需像枪械那样**瞄准,只要将目标纳入爆炸范围即可构成致命威胁,不过缺点也很明显,会伤及无辜,大威力炸弹都有一定的体积重量,部分类型结构精密,制造和使用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用爆炸物行刺需要**把握引爆时机,不能早也不能晚。

  ■表现1881年3月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遭炸弹袭击身亡的画作。

  历史上不乏爆炸刺杀的成功案例,比如在皇姑屯被关东军炸死的张作霖、被朝鲜志士尹奉吉炸死的白川义则、被捷克特工袭击身亡的海德里希、被爱尔兰共和军炸死的蒙巴顿等。当然,失败的例子也不少,**典型的就是针对希特勒的两次刺杀行动。1939年11月,反纳粹木匠埃尔塞用了一个月时间在慕尼黑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内安放定时炸弹,却因为希特勒提前离开而行刺失败;1944年7月,密谋分子施陶芬贝格在狼穴大本营内引爆炸弹,希特勒再次奇迹生还。

  ■1944年7·20谋杀事件的爆炸现场,希特勒侥幸生还。

  结语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方法,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刺杀手段,比如投毒、纵火、陷阱、伪装车祸等等,都可能出现在杀手的备选清单中,到了现代还发展出更高端的刺杀方式,就是使用无人机进行定点清除,美军正是以这种方式将伊朗共和国卫队将领苏莱曼尼杀害的。对于安倍遇刺,人们基于不同的立场在网络上表达不同的态度,这无可厚非,但过度解读和相互攻讦似无必要。从人性的角度,我们不希望看到刺杀事件的发生,然而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政治利益冲突,刺杀就始终作为达成目标的手段而被使用,只是离我们普通人过于遥远罢了。

  ■伊朗共和国卫队将领苏莱曼尼被美军以定点清除的方式杀害。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广告位
 
图片新闻
乌克兰第一夫人:
乌克兰第一夫人:
最火资讯
  1.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成本多
  2. HA-LABO东京秘龄,留驻少女
  3. 莲花特洗顽渍净:污渍去
  4. YODOCI创始人:与美同行,
  5. 恋青春运营总监是怎么从
频道精选
台军“总长”明天台军“总长”明天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站长撤稿(站长邮箱:wanggcn88@outlook.com)
主办单位:中信网  ICP备案号: 鄂ICP备20220069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