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在A股上市银行中,宁波银行已经成为了神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在“ 银茅”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被查、股价大跌之际,宁波银行更是呼声日高,大有取代招商银行成为新的“银茅 ” 之势。
然而近年来,生猛的宁波银行已开始出现 “ 野蛮”生长的苗头。 就在4月底,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行业、代理保险销售不规范等原因,宁波银行就收到了三张罚单,累计被罚款520万元。
而时隔仅一个多月之后的5月27日,宁波银行最新的大罚单又来了。因为非标投资业务管理不审慎、理财业务管理不规范、主承销债券管控不到位、违规办理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信用证议付资金用于购买本行理财、违规办理委托贷款业务、非银融资业务开展不规范、内控管理不到位、数据治理存在欠缺等9项违法违规事实,宁波银行被再次被宁波银保监局罚款290万元。
这些年,宁波银行罚单频频,引发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

“显而易见,宁波银行屡屡爆发乱象,说明公司内控管理存在较大问题,亟需应在合规层面不断重视。作为金融机构,如果不重视合规,无疑将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隐患。”
“ 宁波银行似乎并没有对合规引起重视,说明其根本不管上面监管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宁波银行的这种“被罚习惯症”,意味着全行都需要加强风控与合规,否则可能将会爆出更大的雷 。” 有经济学者如此评论说。
仅过去一年多来,宁波银行的违规事件频繁发生,近一年已经领到了13张罚单,合计被罚1586.2万。 在频繁领到大额罚单的同时,宁波银行的扩张,可谓异常凶猛。
2017年,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才1.03万亿 ,而到了2021年,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高达2.02万亿,较上年末增长23.90%,首次突破2万亿。 短短四年时间,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增加了将近1倍。
据Wind数据,总资产增速方面,宁波银行同比增长23.90%,在42家A股银行中总资产增速最快。在营收和利润方面,2021年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27.74亿元,同比增长28.3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46亿元,同比增长29.87%,增速领跑42家A股上市银行。
扩张之下,各种乱象重生。



但诡异的是: 从公开的报表看,在宁波银行迅猛扩张的同时, 在不良贷款率方面表现却一直堪称“ 优秀 ” :
2018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率为0.81%,半年报不良贷款率为0.80%,第三季度不良贷款为率0.80%,年报不良贷款率为0.78%;
2019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率为0.78%,半年报不良贷款率为0.78%,第三季度不良贷款为率0.78%,年报不良贷款率为0.78%;
2020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率为0.78%,2020年上半年不良率0.79%,到2020年9月30日,不良贷款率还是0.79%;
这就是说,自2018年以来,宁波银行的营业收入、利润、资产都在以亿为单位不断增长,但不良贷款率基本上静止在0.78%附近,而同时期另两家业绩优秀的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6%,招商银行的不良率也达到了1.23% 。
更令人惊奇的是,宁波银行2018年不良贷款率连续2次雷同,2018年后不良贷款率又连续6次雷同 。以至于外界质疑: “一次不良贷款率相同可能是意外,如果是达到连续达到六七次保持相同的不良贷款率,宁波银行可能涉嫌刻意追求不良贷款良好而进行财务造假 ”。因为 “出现这样的概率事件几乎是不可能事件 ” 。

作为一家国有机构持股的民营银行,宁波银行现任行长庄灵君生于1979年7月,尚不满43岁,公开年薪265.5万元,执掌着2万多亿元的资产的宁波银行。而另一位美女副行长章宁宁,生于1984年3月,去年初上任副行长一职时还不满37岁,公开年薪也高达265.2万 ,与行长庄灵君的公开年薪几乎持平,被媒体称为A股银行80后最年轻女副行长 ,上任时一度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


去年10月,官媒经济日报曾刊文称:“ 多家民营银行收到监管部门罚单,违法违规事实均涉及向关联方输送利益。笔者认为,务必警惕部分民营银行野蛮生长,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引导其回归服务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初心”。
显然,对宁波银行年轻的管理团队而言,未来的路,如何行稳致远,把控风险,考验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