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嘉鱼法院干部队伍开始呈现老龄化趋势,干警平均年龄47岁,最年轻的法官38岁,40岁以下干警25人(其中仅7人在编),不足全院干警的30%,最年轻的在编干警31岁,年轻干部断层严重,后备力量不足……十年后的今天,该院干警平均年龄降低了8岁,降低至39岁,40岁以下干警达58人,其中在编40人,人员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文化结构迅速提升,队伍充满生机活力,成为全市法院干警平均年龄最小、后备力量最充足、文化层次最优的法院。
是什么让嘉鱼法院干警平均年龄实现“逆生长”?
十年来,嘉鱼法院坚决贯彻“人才兴院”理念,以打造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法院队伍为目标,充分把握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契机,在干警招录和培养上下功夫、做文章,确保每年都招得到、招到的能留得住、留住的都培养好、培养出来的都用得上,用十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了队伍老化、人员断层和后备力量缺失的问题。
优招。持续数年的“只出不进”导致嘉鱼法院人员差额越来越大,为尽快补足人员“缺口”,该院充分把握公务员招录和雇员制书记员招录机会,广泛宣传,多方发动人员报考,并坚持优中选优导向,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招录干警。十年来,通过公务员招考,共招录干警42人,均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通过雇员制书记员招考,共招录干警13人,均为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干警职前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全院干警60%,人员学历结构大幅提升。
重庆姑娘张瑜,是嘉鱼法院为数不多的研究生之一,2019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嘉鱼法院,在嘉鱼期间,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院党组第一时间给予帮助与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已经决定扎根嘉鱼。
善留。为将招录的干警留下来,让他们安心扎根嘉鱼,嘉鱼法院做到了用心、贴心、尽心。始终用心对待干警第一次报到、第一天上班、第一次取得成绩和第一次失误,于细微处让年轻干警感受法院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将办公楼顶楼改造成单身宿舍,按“拎包入住”标准统一装修7套人才公寓,并负责外地干警的一日三餐,还在传统节日组织聚餐,解决了外地干警的食宿难题。通过内引外联,成功解决18名年轻干警的婚姻问题,并促成5名年轻干警“脱单”。积极开展业余文体活动,引导年轻干警丰富头脑、强健体魄。十年来仅有3人因遴选或回乡工作离开嘉鱼法院。
簰洲法庭副庭长洪锦是黄冈人,2012年进入法院,进院几年,工作认真努力,但婚恋之事却成了她父母的心头大事。院党组得知此事后,介绍其与电力局一干部相识结婚,随后生育一名女儿,家庭幸福美满,让她无后顾之忧的在离嘉鱼县城最远的法庭任职。她常说,院党组就像自己的第二个娘家。
精培。坚持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让年轻干警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强化政治引领,通过支部会、座谈会、谈心会,引导年轻干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有原则、讲规矩、守底线。坚持“导师”陪练,挑选作风实、能力强、品行好的老干警与年轻干警建立一对一结对帮带机制,精准“滴灌”促成长。2019年遴选的4名“88”后员额法官均是导师制的受益人,其中最小的今年还未满30岁。注重基层磨练,将新任法官和年轻干警安排到审判执行一线、信访接待窗口轮流接受锻炼。58名青年干警中,除9名行政人员外,其他均安排在办案一线,21名法官助理有80%以上在基层法庭锻炼过至少一年。
潘湾法庭副庭长周勇,是黄冈人,自2012年进入嘉鱼法院,便一直在潘湾法庭。在这期间院党组多次对他委以重任,让他从一名“新人”迅速成长为潘湾法庭的法庭负责人。工作成长之余,他也收获了美满家庭,算得上是工作顺利,家庭幸福。2020年,他收案212件,结案212件,居全院法官之首,工作上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瞩,他也常说,是嘉鱼法院给了他平台,让他能发挥其所长,真正实现内心的抱负。
敢任。打破论资排辈的选人用人隐形台阶,根据干警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并大胆任用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警。第一批培养计划着重中层后备力量的培养,通过十年的阶梯式培养,部分作风优良、能力突出、业务过硬的年轻干警成长迅速,11名“85后”“90后”干警相继走上中层正副职岗位,他们头脑活、讲原则、激情足,为推进院内各项工作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第二梯队的培养计划也基本成型,预计5年内可发挥效用。
下一步,嘉鱼法院将充分尊重干部成长规律,在队伍建设上既不拔苗助长,也不任其生长,既不过分压制,也不过度自由,正确引导,及时纠偏,让年轻干警在法律和道德约束的框架内茁壮成长,打造谨严束己、正心明道的干部队伍,为嘉鱼法院事业薪火相传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通讯员 邓丹 杨其美)
|